您目前的位置:校务公开>规章制度>正文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2018—2020三年工作规划



来源:发表时间:2018-10-29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20182020三年工作规划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区“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围绕叫响“学到温江”品牌,建成与“宜业、宜居、宜游国际化都市新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的目标,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提升质量、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构建未来学校,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特制订三年工作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社会资源

1、地理位置:学校地处科技园区,随着科技园区的发展和几所高校的带动,温江区均衡教育的举措,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地区区域开发、人口融合,进一步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便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2、高校优势:学校目前与成都师范学院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已有7年之久,高校的丰富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许多平台和机会。

()平台优势

1、成都市首批“未来学校”试点学校建设是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优势平台。

2、学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五心教育、艺术教育、体教结合、校地合作、智慧教育”等特色。

()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中青结合,年轻干部好学,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发展潜力很大,中年干部办事稳健、干练,作风正派,领导班子互补性强;班子团结,有较强的凝聚力,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作作风,既能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又能相互支持配合,统一认识;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心强,各自主管的工作都能较好地完成。

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

() 课程建设体系不足:缺乏完善的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尤其是在地方课程本土化实施中,对于地方特色都缺乏深度思考与挖掘。

()师资队伍的不足:缺乏非常冒尖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科研水平偏低,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氛围;部分教师因为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始终处于较低层次水平;年轻教师实践经验缺乏,需要锻炼培养。

() 领导班子的不足:班子成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还处于一般层次;干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 学生和家长的不足(1)学生来源成分复杂,层次差异较大;(2)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低。

() 办学规模和班额过大,学生年龄差异大,安全隐患大,管理难度加大。

第二部分 学校三年发展愿景及重点目标

一、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办学宗旨:奠基学生幸福人生成就教师职业生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校训:让我们自信地走向未来

学校文化:雅致与激情团队与个性开放与创新

发展目标:质量高、有特色、能示范、现代化的一流九年一贯制学校

培养目标:培养阳光、自信、智慧、基础扎实、具备特长、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学生。

二、三年发展愿景

坚持“智慧教育未来学校幸福校园”的顶层目标设计,以“未来学校”建设为平台、紧紧抓住区教育局推进的“三学课堂”为契机,致力智慧教育实践,协力校园特色发展,聚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教育优质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学校新一轮品质提升。

三、重点目标

()党建品牌:创建 “智慧教育,党员先行”品牌。

()未来学校:全面实现学校管理智能化、智慧班级全面化、智慧课堂常态化、学生评价多元化、课程建设体系化。

()质量提升:缩短弱班弱科差距,保证学科均衡发展,稳步提升绿色质量。

()家校共育:重视并积极引导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伙人,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妈妈课堂”邀请更多的家长进入学校、班级、课堂、让家长同孩子一起成长,达成家校共赢。

()学段融合:将“1+1+1”年段联组(教师、学生)活动和党群“1+3”活动落实、做细、有效,形成机制,深度挖掘和反思,让其成为学校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艺术教育:以学校“省艺术特色学校”为平台,结合学校智慧教育的创建,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艺术课专任师资,器乐进课堂,是每个毕业生都能掌握1项艺术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展艺术团队力量。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项目

一、 党建工作

(一)        工作目标

创建“智慧教育,党员先行”品牌

(二)        工作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2、以“三会一课”“1+3”(一个党员带动三个非党员)为抓手抓好“智慧教育,党员先行的品牌建设。

3、继续抓好“两学一做”的教育学习活动。

4、抓好抓实党员民主评议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促进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5、坚持搞好每年一次的党员评比标准活动和“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活动。

6、加强党务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

7坚持开展“三亮三比”(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学习、比作风、比业绩)以及党群“1+3”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每位党员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中都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8、扎实开展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工作。

二、未来学校建设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指标》、《成都市数字校园试点校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的品质与特色。

()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三支团队(建设实施团队、应用研究团队、技术保障团队)的引领及辐射作用。

2、做好基础建设(硬件建设、空间建设、软件建设)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现有硬件资源价值,后期的空间建设符合学校的“众建众享”教育理念,软件规划做到合理、架构先进、技术领先,适应长期发展(可升级、可扩展)

3、定期开展智慧教育和创客课程专业化培训。做到培训目标明确,内容设置合理、有针对性、成体系,对培训有追踪和评价。

4、结合学校“5215生本智慧课堂”模式和“智慧课程”体系,实现智慧班级全面化,打造有学校特色和文化的校本课程。在STEAM课程开设上,实现精引进、深合作,以“混龄开班、双师合作”方式开展多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

5、建设评价体系管理平台,力争2020年管理决策有数据支撑。全面考察,力争评价体系要素全面,涵盖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主体多样(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第三方机构都可成为评价主体),体现过程性评价,注重数据的获取方式,做好评价结果的分析与使用。

三、教学工作

(一)课程建设

1、课程目标

构建多元课程 探索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阳光、自信、智慧”的成师附校学子,让孩子自信地走向未来。

2、课程管理

领导小组:

  长:车 平  

副组长:赵益庆       

  员:

          郑先术  李开微 瞿         各年级组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

3、课程内容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学校主要以国家课程作为课程构建的核心主体,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未来学校”建设为契机,将课程与课堂改革相整合,打造“智慧生本课堂”,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和丰富,努力实现国家课程落地与生根。

2)地方课程本土化实施

学校仅仅按照要求开设了规定的地方课程,并利用和整合周边各大学、企业的文化资源,开展系列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3)校本课程适宜性建构

①“五心”品格课程,塑造美好心灵

②“五心”社团课程,提供个性成长

4、课程评价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侧重对过程的评价,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探究精神、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主要有4种(成长记录、行为评比、成果展示、合作评价)。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学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书面检测、实践检测、结果反馈),由学校将教导处和德育处联合组织实施。

5、阶段任务

12017-2018年,初步构建起智慧教育课程体系相应队伍、资源、教学、评价等机制、制度,并积极开展相应前期工作与研究任务。

22018-2019年,进一步健全完善智慧教育课程体系相关机制、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相应工作能力与水平都较之前有大的提升与发展。

32019-2020年,智慧教育课程特色得到彰显,相关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实现阶段性任务目标,并对相关工作进行阶段性归纳总结,查找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出台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要求,努力实现智慧教育课程建设的提档升级,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

(二)智慧课堂

1、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不唯“模式”,遵循实际,旨在以生为本、智慧、高效。

2、工作目标

1)以“三学课堂”、“班改课改”为契机,形成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5215生本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80%的教师熟练掌握手机推送及其他智慧课堂软件技术,能按照“5215生本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95%的学生有多渠道获得信息,提取有用信息并能熟练使用电脑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3、主要措施:

1)开展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

2)组织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3)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应用能力。

4)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展示、观摩、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

5)总结提升,专家论证,形成研究成果。

(三)队伍建设

1、指导思想

以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紧扣教育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办好让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师资现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17人,专任教师213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均为100%;初中部专任教师94,硕士研究生3(1人在读),本科80(1人在读),高学历教师达88.30%,小学专任教师119,硕士研究生3(1人在读),本科68,高学历教师达59.66%。师生比初中部为1:11.54,小学部为1:23.1。小学聘任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6人,比例为0.34%,聘任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55人,比例为46.22%。初中聘任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8人,比例为19.15%,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46人,比例为48.94%。小学目前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0人,初中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4人。

1)优势: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层次逐渐趋于合理。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手逐年增加,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③中老年教师居多,经验丰富。

2)劣势

专任教师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分布不十分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

③教师科研水平偏低,创新能力欠缺。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

3、培养目标

1)总目标

搭建队伍建设平台,形成健全、有效的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干部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三年间,建设一支结构更趋合理化的教师梯队,形成教师三步发展目标:

合格教师—骨干教师—知名教师

重点目标为“一升二进三增”,提升研究生比例,薄弱教师、薄弱学科得到改进;优秀班主任数量得到增加、骨干名师数量得到增加、教师展示机会得到增加。

4、培养措施

1)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车平(校长)

副组长:黎红、赵益庆、许静

组员:蒋燕、李伟、郑先术、李开微、杨燕、瞿成

2)完善制度规划,提供师资发展保障。

①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完善双向选聘制度,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人事评聘机制,使教师队伍发展处于动态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建立教师发展层次和梯级培养计划,建立学校对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

③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每个教师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与岗位职责,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作适当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修养。

①坚持正面导向、榜样激励,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我校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师德环境。

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等文件,强化底线、红线、规则意识,增强思想认识。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当中。

③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教师师德规范的监督,使全体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并逐步建立以学校、纪检、教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4)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

①充分发挥已有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重点扶持并培养新一批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区级骨干教师。

②完善带教制度,提高带教水平。创设形式多样的跨年级、分学科或跨学科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对话、教育漫谈、师带徒、党群结对(1+3组合)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尽快传承成师附校优良的校风与教风。

③聘请专家学者和高校师资到校讲座。(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结合“智慧教育工作坊”,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探索智慧课堂。

⑤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四)教科研工作

1、指导思想

坚持“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齐,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助推学校质量提升。

2、工作目标

在省级课题《信息化条件下优化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策略研究》指引下,努力构建“研、训、行”校本专业发展模式,使广大教师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习惯,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争取在三年内全校有80%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3、工作措施:

1)以“研、训、行”合一为目标改进、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实现计划、过程、结果一体化的绩效评价。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组织、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有关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创造条件。

3)丰富校本教研的资料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4)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评价制度,优化学校先进科组、年级组、优秀教师的评选。

5)继续实施“青蓝结对”工程,“1+3”党群结对模式,形成三级名师引领(校级骨干、区级名师、高校专家),壮大学校学科骨干、区(教坛新秀、优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层级的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师群体。

6)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7)加强本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不定期督导,促进教师自我反思,鼓励教师每学年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参与一个科研课题、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研究课、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及教学论文。

8)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挖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潜力。

四、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规划背景分析

1、德育工作的优势因素:

1)学校设施及功能室建制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场地设施齐全。

2)有“五心教育”为主导的德育核心理念。

3)学校周边有优质的高校资源、企业资源、社区资源。

4)有一批具备丰富教育经验的骨干教师。

5)活动开展有特色:青爱志愿活动、科技活动等活动成为学校品牌。

2、德育工作的劣势因素:

1)家庭因素。家长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家校沟通机制不畅,家庭教育整体乏力,家庭教育的理念与能力相对薄弱。

2)环境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良现象、不良文化影响着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校园周边存在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对学生造成了极大危害。

3)学校因素。

学校德育育人体系包括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教师流动与更替导致校内德育骨干队伍力量不足,班主任工作理念、教育管理水平需要加快更新。

学生流动性大,随迁子女较多,明宇学生管理难度大。

(二)德育工作三年目标

1、总体目标

德育体系构建成系统,核心思想鲜明有特色;

2、阶段目标

时间及内容

 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途径

2018-2019学年:1、确立“智慧育心”德育工作核心,并初步设计和逐步完善体系内容。

常规教育与管理正常化、常态化。

初步开展初期文化建设。

4、学生养成教育与德育特色打造初见成效。

制定班主任成长计划;

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

开展班主任主导方向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认识。

成立班主任教研组,班主任工作室。

修改班主任评价制度。

加强常规教育与管理,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2、加强班主任培养。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指导。

4、开展“智慧育心”为主题的系列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学校大型节日活动。

 2019-2020学年:

德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2、校本德育“育心”课程进入课堂,教师具备一定的德育专业教育能力,全员参与德育建设。 

1、班主任队伍明确德育教育总方向,具备科学具体操作的能力。

2、形成班主任教研成长机制。

1、校园文化形成“智慧育心”外显德育环境。

2、班级文化建设围绕“智慧育心”创新开展。

3、开展“智慧育心”为主题的系列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学校大型节日活动。活动彰显质量。

 2021-2022学年:1、全员“智慧育心”体系呈现。

2、文明规范形式凸显,德育内涵巩固,具有显著特色。

 1、全力培养12名市、区优秀班主任和12名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2. 争创德育特色示范学校。

1、校园文化形成“智慧育心”外显德育环境。“爱心、孝心、诚心、热心、专心”等系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2、班级文化建设体现“智慧育心”特色,并有成果展示。

3、开展“智慧育心”为主题的系列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学校大型节日活动。活动彰显质量。

4、开辟校德育基地。

 

 

 

 

 

 

 

 

 

 

 

 

 

 

 

 

 

 

 

 

 

 

 

 

 

 

 

 

 

 

 

 

 

 

 

 

 

 

 

 

 

 

(三)德育工作主要措施

1、德育队伍建设:

1)制定德育队伍成长学期目标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2)成立年级德育工作教研组——校级班主任工作室两级德育科研组织,利用“走出去”、“请进来”、“草根讲坛”、“书瀚大讲堂”等形式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教育故事分享、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会公开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收获快乐。

3)完善德育工作人员激励评价机制,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2、德育文化建设

1)班级层面:“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创建活动,指导和协助班主任建设各班级特色文化:

①搞好班级静态文化建设;

②搞好班级动态文化建设

2)学校层面

①自然环境的美化

②人文环境的优化

3、学生养成教育

1)品格养成教育

继续开展中小学生18个良好品格养成教育,指导班主任每学期以一个品格主题为发展和培育方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引领他们阶梯式发展,逐渐养成中小学生必备的18个美好品格,用内蕴品格外化文明行为。

品格成长计划

一年级

有序

专注

二年级

友善

守时

三年级

主动

诚信

四年级

热情

创意

五年级

节俭

勤奋

六年级

尊重

感恩

七年级

勤劳

坚持

八年级

明辨

勇敢

九年级

谨慎

智慧

2)传统节日与德育融合

利用家长资源,积极开发并落实“传统节日”活动开展,打造特色体验式“妈妈课堂”。

3)二十四节气与德育契合

以“跟随节气·诗意生活”为主题,全面推进“二十四节气”校本德育课程。

4、努力构建“三位” 一体(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场

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课堂、座谈沙龙等家校共育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5、重点帮扶“不良行为学生”

联动各方社会有效资源,重点帮教。

(四)特色活动开展

开办好四大节,进一步重视活动开展的创新性、实效性;

开办好5大类社团(艺术、体育、科技、德育、阅读),20183月新增《中华汉字文化》德育语文综合课堂。

五、工会及后勤保障

(一)工会工作

1、开展各类有益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和各项体育比赛。

2、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教代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3、协调、对接好与上级工会、团组织、妇联、关工委等的工作。

(二)安全工作

1、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预防与监管并举,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健全学校安全报告制度,完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

2、食堂要严格按有关部门规定进货、存储、加工、分发、消毒等,注意煤气,防止鼠疫,还要防止危险分子投毒事件的发生。     

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责任意识,规范常规管理。

4、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创建区安全达标学校。

(三)后勤工作

1、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学校发展的思想,变后勤为先行,降本增效,全力保障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坚持每年审计,确保依法使用教育经费。

3、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按要求专人负责人事、财务、后勤及基建。

4、完成学校外墙整改和厕所革命。

第四部分实施保障系统

一、组织保障

成立实施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车平

副组长:黄华、黎红、赵益庆、许静

成员:李伟、蒋燕、郑先术、李开微、杨燕、瞿成、杨岚、周先荣、后勤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

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规划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

二、思想保障。

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三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三、环境保障。

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四、物质保障。

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五、安全保障。

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失。

六、规划自通过之日执行,学校部门计划以此为纲要。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二一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Copyright © 2008-2015 [成师附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028-68178158(办公室)